
最适合农村使用、给广大农民带来极大便利的科技产品有哪些?
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一到收麦收秋季节,父母在地里要忙活半个多月。那时农民全靠人力劳动,种小麦靠着毛驴耕地,每到最后一犁都留下很深的一条沟,完全靠着人们拿着铁锹把土再填回去。等播种时也是依靠毛驴拉楼来播小麦***,(这里说的楼,是木匠打造的,两条腿木制土播种机)。到夏季收小麦,也是人们用镰刀收割,再拉到打麦场用驴拉着石碌砫一点点碾下来。
到秋天收玉米时,也是人们拿着镢头一颗一颗刨下来放整齐,后面再一颗一颗剥玉米,放成一堆用小拉车运回家,然后还得去拉玉米秸秆,都得从地里清理干净,后面好种小麦。那时看见父母回到家,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随便做口饭吃了就睡下了。现在给农民的种地极大便利的科技产品多了去了。就从秋天种小麦说起吧!
一、种小麦的旋耕机
收了玉米后,农民就顾人家专门用来耕地的旋耕机把地耕一遍,用旋耕机耕出来的地非常平整,人们就站在地头看着就行了,完全不用人再去平地。
二、小麦播种机
旋耕机把地耕平整后,人们就用电三轮拉着***化肥去,也是有专门播种的人开着播种机去播种,你就把***化肥到播种机里就行了。
三、小麦联合收割机
到小麦成熟时,有联合收割机的人就开着来到了地里,几亩地用不了一个多小时就收完了,直接把小麦放到农用车里,现在人们连晾晒都不用,拉到面粉厂就卖了。
四、玉米收获秸秆粉碎机
等人们收了小麦,再去找来播种机就播玉米,这样就等着秋天收割玉米了。到玉米成熟,连收获玉米,秸秆就粉碎到田里了,人们基本就是站到地头什么都不用管,人家给收了玉米还会用车给你拉走,是卖还是拉到家里你说一声就行了。
现在的农民完全没有过去那样种地了,收小麦收玉米也很轻松。连收玉米带着种小麦也就是三四天的事,现在的科技可以说是很大的解放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机械应用到农业种植过程中。这些科技好物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种植效率,让农产品的品质上升了好几个档次。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近几年运用到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科技产品。
01无人植保机
在以前,农民打药的时候全靠人工喷雾器,人工喷雾器效率低,人背着还费劲。一桶人工喷雾器起码五六十斤重,农民们背身上打药太沉,尤其夏天的时候,一出汗身上就会被勒的疼。
但是近几年出了无人植保机,农民们用无人植保机给农田打药。经过测算,无人植保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到25倍。就是说人打一亩地,无人植保机可以打20到25亩地,极大的提高了打药速度,农民也不用受累。
02微耕机
每年春耕前都要翻地,在以前翻地全靠人拿着铁锹,人费劲工作效率还低。人工翻地还有个不足,人翻地的深浅不一样,造成农作物发芽时间不同。
后来有了微耕机,每台微耕机的售价从3000到8000元不等,微耕机特别适合大规模种植的农民,微耕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0倍,而且它翻地的深度都是能设定的。微耕机还可以用来除草,效果特别好。
在以前农民种地全是依靠黄河水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而且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没法做到针对性灌溉。尤其是套种的农作物,不同的植物根系的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灌溉的水量不一样,传统的大水漫灌做不到这一点。
这两年研发出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在土层以下放置不同的探头,监测农作物是否缺水。一旦中央系统监测到植物缺水会自动打开灌溉系统,有针对性的灌溉。
此外,现在农业种植活动中的科技产物不少,还有补光技术,红外检测技术等等,为农民种地提供了不少便利。
谢谢邀请:
现在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科技好物就是如何增产增收,降低劳动成本的科技种田知识和信息。
在农村种田的老农民,都只能用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方式,产量不算很高,种地不挣钱,现在种地靠科技,靠信息。但多数农民不懂这些,只是老思想,种地能不亏本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产品层出不群,为农村的农民带来很大的邦助!
其一:三轮车代替了扁担,架子车,有了它,在农田里搞拉用确实👍👍👍
其二:有了电多方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网络连线,灯龙王改造,农村家家通了电,取代了煤油灯,还有电视,能看到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景点,随时能够知道新闻联播,天气的变化。
其三:象大型磨面机,压面机,收割机,脱粒机,锄草机,这些机械代替了原始人力工具,自来水的安装,
最适合农村使用,给广大农民带来极大便利的科技产品有哪些?
说到农业生产便利与不便利的问题,还得从大集体时期说起,这样才有比较,才有参照依据。
可以说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集体时期到2006年税费改革前,农业生产基本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落后状态。
就以农民种田为例,翻耕靠人力和耕牛,一个人一天两头不见光的辛苦耕耘,最多只能翻耕两亩田;到插秧的时候,都是靠人力两头弯成一头的插,一天下一个人来最多只能插0.3亩到0.5亩;到稻谷收割的时候,也是靠人力收割,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收割0.5亩到一亩;稻谷草头人力挑回家后,脱粒用牛拉碾,一天一个人一头牛,最多只能脱粒300来斤。
看看“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就知道那时的生产力是何等的低下。
现在来说说2006年最后一次税费改革后,农村、农业、农民终于迎来了科技革命的春天,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税费改革后,农民种田不仅不交公粮、不交税费,不完成义务工,农民的收入开始大起步,***展,大飞跃,就有足够的钱用于科技生产,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这里我也是以农民种田为例。
一,稻田翻耕
现在稻田翻耕用的旋耕机,一台小型机器,一天可以翻耕稻田5~8亩,是原来的2~4倍;大中型旋耕机,一天的耕作亩数更是成倍的增长。
二,插秧
现在由于水稻种植普遍实行科技模式,过去人工插秧,现在改为“抛秧”、直播、机插,这三种插秧方式,都比过去人工插秧提高效率4到10倍。
三,收割
现在人工收割不见踪影,全部实现收割机收割,就拿“久保田”收割机收割山区小田来说,一天一台机器至少收割50亩,像产粮区大田大地,一台机器一天收割100亩以上,比过去人工收割提高效率几十倍,上百倍。
由于收割用收割机,还省去了过去“人工打场脱粒”的人力物力,基本上是“一丘水到田”!
农业其他方面的科技生产,在这里不比一一赘述,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谢谢!